逝世廿五载,大家为何仍在追忆这位园林巨匠

浙江报道网
2025-06-18

在中国建筑界,素有“北梁南陈”之说——北有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南有古园林大家陈从周。而今年,适逢陈从周先生逝世二十五周年。

没有他,或许江南美景会少一半。陈从周1918年生于杭州,早年就读于之江大学中文与历史系,后拜入张大千门下研习丹青,1952年在同济大学执教建筑。他擅长文史,兼工诗词与绘画,是一代园林宗师、古建筑名家。

图片

图源:共享联盟·海盐

他一生寄情山水园林,创立“静观动观”园林理论,主张造园需融绘画缀文之理,强调“为情造景”,更警示“风景区建筑不可喧宾夺主”——这些思想,至今仍指引着中国园林的保护与发展。

这位园林巨匠,与海盐,尤其是南北湖,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心,从来都与这山、这水紧紧相依。

上世纪80年代春,陈从周首访南北湖,泛舟湖上,远山凝翠,春风拂面,此情此景令他不禁发出“淡妆西子今犹似”的颂词。1983年4月,他在《新民晚报》发表《日月平升天下奇》,更在上海掀起游览南北湖的热潮。

图片

图源:共享联盟·海盐

看似“无心插柳柳成荫”,背后实则是“有心栽花”的执着坚守。彼时,由于南北湖三面环山、石材丰富且价廉的优势,当地部分居民开山炮声,开始采石牟利。结果,风景区尚未正式开发,部分景点却已因开山采石而惨遭损毁。目睹此景,陈从周痛心疾首。

图源:共享联盟·海盐

忧心如焚之下,陈从周多方奔走呼吁“救救南北湖”,于1986年11月28日再次在《新民晚报》撰文,题为《不要忘了这颗明珠》,字里行间尽是对南北湖遭破坏的深切忧虑。不仅如此,他还写信给中央,最终得以推动南北湖这片真山水被保护下来。

如何让南北湖的“真山水”魅力恒久?陈从周曾为南北湖题写二十字真言——“宜小不宜大,宜藏不宜显,宜曲不宜直,宜旧不宜新”,如明灯般指引着这片山水的发展。

他亲自主持了南北湖风景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强调景区建设要保持“村姑”特色和自然风貌,特别是在西涧草堂和云岫庵的修复中,更是进行了无微不至的具体指导。

图片

图源:共享联盟·海盐

澉浦镇党委书记、南北湖管委会主任杜建勇说:“先生以‘园理即人理’的哲思,将南北湖淬炼成‘立体的诗,凝固的画’。”

他记挂着南北湖,南北湖也不曾忘记他。2001年,海盐县为表彰陈从周教授对南北湖作出的巨大贡献,选址在西涧草堂北隅视野开阔的山坡上建造了以陈从周的号命名的梓园,内设陈从周艺术馆。

上周末,海盐澉浦镇举行纪念陈从周先生逝世25周年活动,追忆这位“中国园林第一人”。“陈从周先生是海盐的恩人。”海盐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小平在座谈会上的这句开场白,引发全场共鸣。

的确,陈从周之于海盐,恩泽广被,南北湖之外,尤见其对绮园的拳拳之心。1983年4月,他发表《此园浙中数第一——记海盐绮园》文章,称绮园“其所以能颉颃苏扬二地园林者,山水实兼两者之长”,又道“绮园是海盐的眼睛,亦是浙江的明珠,望勿等闲视之”。他多次考察,将其与拙政园、留园同列中国十大园林。此外,他亲自向87版《红楼梦》剧组力荐,成就“宝钗扑蝶”的经典场景,使这颗明珠绽放于世人眼前。

图片

图源:网络

如今,漫步南北湖畔,湖水如一块青碧色的软玉,被四周葱茏的山影温柔环抱,鸟儿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二十五年光阴流转,斯人已逝,青山依旧,风骨长存。

(潮新闻)

ABUIABACGAAgwubNvgYotP_DnwcwjAY4zgI.jpg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