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不仅是我们的家园,更是我们美术事业的工作现场和远方。”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的一席话,引发在场众人的沉思。
8月12日下午,大地长歌——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年艺术展在浙江省文化会堂(浙江展览馆)开幕。浙江的艺术家以艺术之笔,勾勒20年来浙江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与辉煌成就,描绘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从粉尘漫天到山清水秀的余村村、全面打响治水治气治土三大战役的新昌、完成“穷山沟”到“绿富美”蝶变的下姜村……20年来,浙江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发展模式从传统路径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模式逐步转变,成功绘就了绿色发展的时代长卷,而这些故事,如今都被艺术家娓娓“道”来。
大地长歌——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年艺术展
“作为浙江美术工作者,我们不仅是这片土地从‘靠山吃山’到‘两山’蝶变的见证者,更是主动记录、深情讴歌这段历史的经历者与参与者。”中国美协会员、浙江省美协理事、省文艺名家计划培育对象奚忠恕表示。
展览现场
20年,关键节点,重要事件
一走进展厅,不少观众便被面前星罗棋布的“绿色方块”吸引住了。
一块块小方块,用文字,回顾了浙江20年来绿色发展之路的大事记。在它的边上,还补充了艺术家们以此为灵感创作的作品。
在这次展览举行的大型采风创作活动之前,从2011年开始,浙江省美术界便举办了多次“最前线”大型采风创作活动。
2011年,浙江启动第三轮为期五年的“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与此同时,省文联、中国美术学院、省美协策划“最前线——与时代同行”艺术家深入生活大型采风创作活动,也组成了13支团队奔赴浙江各条建设领域的“最前线”,以艺术创作展现时代精神和人民力量。
展览现场
2017年,中国美术学院、省文联、省美协启动“最前线”——“五水共治”下乡教学创作行动。1500多名师生分赴全省各地,用画笔记录基层最美河长、最美河工以及最美志愿者,描绘浙江八大水系和上千张河长肖像。
展厅中展出的《最前线——五水共治英雄谱》,便是当时由中国美院版画系师生共同创作的。在中国美院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王超的回忆中,他带着学生去了嘉兴市秀洲区待了两天,收集创作素材。在秀洲,“女企业家+村嫂+河道志愿服务”的模式在参与“五水共治”工作及提高企业环保意识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更是在2016年度获得了治水“大禹鼎”的荣誉。
尽管女企业家和村嫂工作都很忙,但为了作品创作,大家都积极带着巡河的设备给师生们做模特,并分享自己在治水时发生的事。短短两天,王超和学生们就画了上百幅写生作品,并以此为原型,创作了《最前线——五水共治英雄谱》。
“听到故事,我们都很感动,他们都是最普通的群众,但他们也是平民当中的英雄。大家团结一心,为美化家乡出了自己的一份力。”王超说。
连环画,插漫,大型影像装置
《余村赋绿》《梅林村的蝶变》《蓝色循环》《稻鱼共生》《杭钢迭变》《城西科创大走廊》《水晶之歌》……漫步展厅,观众发现,展览中,除了国画、油画、版画之外,还加入了连环画、插漫、大型影像装置等形式多样的艺术作品。
在“青绿之歌”展厅,插画家叶露盈的数位绘画《地球卫士奖——“千万工程”》牢牢抓住了现场大小朋友的眼球。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被联合国授予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以余村和鲁家村为创作素材,叶露盈用灵动轻盈的笔触,将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的成果描绘了出来。余村如今绿竹青翠、荷香遍地,游客们围绕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打卡留念。鲁家村的“阿鲁阿家号”观光小火车穿过云霄,满载慕名而来的游客,穿行在农田、竹林和茶园间。在画面中央,鲁家村村民裘丽琴代表浙江省领奖,来自浙江各地的村民代表也在现场见证了这一时刻。
“我来自浙江省的一个村庄。15年前,我每天都要拎着脏水走到很远的地方去倒。当时,我家厨房没有排污水管,村里没有垃圾箱,河道又黑又臭,‘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使我们村庄变成一张靓丽的明信片。”在获奖感言中,裘丽琴说道。
画面远处,更多的年轻人返回村庄,他们将咖啡馆开到田间地头,用咖啡撬动旅游经济。叶露盈介绍:“准备阶段,我们收集了很多资料。但这些资料大多都是文字类型的,如何用想象力将这些历史性事件诉诸画笔?挑战很大。插漫的魅力就在于我们并不拘泥于纯写生,而是通过自己的想象结合实际,将主题更好地呈现出来。近年来,连环画、插漫也受到了不少小朋友和年轻人的喜爱,这次我们也希望向大家展现浙江如今的绿水青山。”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随处可见在“两山”理念影响下,浙江大地的绿色变革。
在“美丽之窗”展厅,作品聚焦湖州这一理念诞生地的实践样本,全方位展现湖州从“先行者”到“示范生”的发展蝶变。
大型影像装置《山高人为峰:一次山水行动》通过访谈挖掘湖州20位典型人物、20个动人故事与20件纪念物,构建起“以人述事、以事映人”的微观叙事。蓝箭航天湖州热态试验中心试验工程师胡鹏瑞、南太湖新区公安局民警陈飞、原莫干山镇五四村党总支书记孙国文……一幕幕影像采访,是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记录,也是以更美促更富的乡村振兴进行曲的具体呈现。
西湖的潋滟波光、大运河的千年文脉、雁荡山的雄奇壮美、钱塘潮的奔腾气势……浙江的灵山秀水,正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万壑松风图》《绿水青山在浙里》《春分》《两岸半屏山》……“山川之颂”展厅将镜头投向全省域的山山水水,用作品描绘蓝天白云常驻、绿水青山环绕的浙里美景,深入展示“两山”理念的山水灵魂。
绿野连绵,茶田如茵,在中国画《和合共生》里,浙江省文艺名家计划培育对象宋帅深入新昌新和成(新昌制药企业的代表之一),探索企业如何在新昌这片土地走出一条和合共生之路。
“以前我们提起新昌时,总会提到它是唐诗之路的一块重地。但很少人知道,新昌在过去10多年间,完成了两次惊人的跨越:先后实现了从欠发达山区县到全国百强县、从全省重点污染县到国家级生态县的亮丽转身。新昌就是浙江绿水青山发展的一个缩影。”宋帅说。
《和合共生》里层层山林掩映的小房子,是新昌新和成之前的老厂房,宋帅回忆道:“我专门去曾经的校办工厂转了一圈,我发现它在深山里面,旁边还有一个悬瀑,真的太神奇了。”
展览现场
如今新昌制药厂,成为创新药开发的“精英”。宋帅将这些变化诉诸画笔,画下了新昌绿色转型新篇章。而在“绿富之路”展厅,《挚爱花鸟》《蚂蚁森林》《腾笼换鸟》《杭城绿姻》《龙门改电》《沙滩修复》等作品聚焦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以生动笔触刻画浙江以“生态美”推动“共同富”的种种创新实践。
“在前期创作中,省市县各级文联多次组织我们深入田间地头,走进青山绿水,探访绿色新能源企业。写生时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风景如画,更是‘两山’理念所迸发出的磅礴伟力与盎然生机。未来我们将坚持以艺术为桥梁,以更饱满的创作热情描绘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以更深刻的艺术思考呈现绿色发展的和谐性,让每一幅画幅都成为‘两山’理念的生动注解,为这幅壮丽的大地长歌续写更加动人的篇章。”奚忠恕说。
展览海报
本次展览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学院、湖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展览筹备历时半年,融合生态环保专家与资深媒体人的专业视角打磨选题,发动获中国美术奖的优秀艺术家、国家级重点创作工程作者、浙江文艺名家计划培育人才、浙江省造型艺术“新峰人才”、中国美术学院优秀青年教师等在内的7支主要创作团队200余名老中青艺术家,深入全省各地蹲点采风,最终创作出200多件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优秀作品。
展览以“青绿之歌”“美丽之窗”“山川之颂”“绿富之路”四大篇章展开叙事,涵盖国画、油画、版画、水彩、数位绘画及大型空间影像装置等多种艺术样式,全面彰显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的实力与担当。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大地长歌——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年艺术展
展览地点:浙江展览馆4、5、6、11、12号厅
展览时间:2025年8月12日——2025年9月2日
(潮新闻)